要说《甄嬛传》里最让人佩服的姑娘,沈眉庄绝对算一个。想当初刚进宫那会儿,她可是头一个被皇上翻牌子的秀女,圣眷浓得挡都挡不住。
皇上知道她待见菊花,特意给她的住处起名"存菊堂",为了让她高兴,还把宫里稀有的绿菊全给搬过去了。更别说,她才是个小小的贵人时,皇上就放手让她学着管六宫的事儿——这份看重,在新人里真是独一份。
可偏偏就是这份宠爱,把眉庄架在了火上烤。好几次都被卷进是非里,差点把命搭进去,最后还因为假孕那事儿,彻底丢了皇上的信任。后来华妃倒了,假孕的事儿也查清了,皇上想补偿她,可眉姐姐那性子,眼里揉不得沙子,看清了皇上的凉薄,就再也不肯回头了。皇上再示好,她连眼皮都懒得抬。
展开剩余80%但在后宫这地方,没个靠山哪活得下去?皇上靠不住,皇后一肚子坏水,思来想去,也就太后能指望上。再说了,眉庄本就是太后亲自挑的秀女,俩人关系比旁人近一层,投靠太后,确实是步好棋。
打那以后,眉庄就一门心思伺候太后,不争宠不抢风头,就靠着太后这棵大树,安安稳稳过日子。谁能想到,最后还是被安陵容算计,生孩子的时候没了。
不过有个细节挺让人纳闷:眉庄的葬礼上,后宫妃嫔来了不少,连果郡王、慎贝勒都特意赶来送最后一程,可平时总夸眉庄懂事端庄的太后,却压根没露面。这到底是为啥?
头一个原因,太后是谁啊?上一届宫斗冠军,眉庄那点心思,她门儿清。
虽说眉庄是她亲自选定的儿媳妇,但当初选她,主要是看中这姑娘端庄稳重,不会在后宫瞎折腾,是个能好好伺候皇上的料。可眉庄转头投靠自己,明摆着是不想再跟皇上走近了——对太后来说,这枚棋子就算废了。
她愿意接下眉庄这茬,暗中护着她,说白了也是各取所需:自己年纪大了,身边得有个知冷知热、能陪聊解闷的人,晚年才不至于太冷清。眉庄需要靠山,太后需要陪伴,就这么简单。
再加上清朝那规矩,等级分得比刀还清楚。只有地位低的去参加地位高的葬礼,小辈去送长辈的理儿,哪有太后屈尊去给一个妃子送葬的?真要是去了,那些文官、礼官还不得炸锅?肯定得抓住这点不放,说太后不懂规矩。太后才犯不着给自己找这麻烦。
再者说,太后那时候身体早就垮了,天天汤药不断,躺在床上都起不来。
虽说眉庄伺候她是有目的,但毕竟朝夕相处了十年,就算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太后心里说不定早就把眉庄当亲闺女看了。真要是去了葬礼,看着那场面,保准控制不住情绪哭崩了,到时候病情加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就算她自己想去,皇上也不能答应啊。太后要是因为这事病得更重,传出去不就显得皇上不孝顺吗?他苦心经营的"仁孝"名声,可不能毁在这上头。
再说了,太后这辈子没当过皇后,好不容易熬成太后,最看重的就是乌拉那拉氏的脸面和荣耀。那会儿前朝后宫一堆破事等着她操心,自己身体又不争气,哪还有闲心管一个妃子的葬礼?反正后宫的女人多的是,跟眉庄一样需要她庇护的有的是。只要自己身子骨硬朗,还愁没新人来伺候?日子一长,再深的念想也淡了,犯不着为这事儿太伤心。
不过别看太后没去葬礼,好像一点都不难过,其实心里头对眉庄的事儿门儿清。原著里就写了,她还特意为眉庄出了口气。
眉庄的后事刚办完,太后就把皇上叫过来问话。皇上舍不得罚安陵容,就糊弄说已经把报信的宫女打死了。太后一听就冷笑:"你当这事是一个宫女能办成的?"见皇上低头不说话,太后直接下懿旨:让安陵容天天被人掌嘴,还不许太医院给她开药消肿——那架势,差点把安陵容的脸毁了。后来安陵容封妃,苏培盛带着五十只黄鹂鸟去道贺,那也是太后让人安排的,明摆着是恶心安陵容。
太后快不行的时候,脑子都糊涂了,有一回昏迷着,把喂药的小宫女当成了眉庄,嘴里还直喊她的名字。
所以说,太后没去参加葬礼,是有各种顾虑,但这并不代表她心里没眉庄。在那深宫里,能让太后惦记这么久,眉庄也算是没白活一场。
其实眉庄和太后的关系,挺像后宫里的一种无奈:每个人都带着目的靠近,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里,掺了点真心。太后护着眉庄,是为了找个伴儿,也是真疼这姑娘的稳重;眉庄靠着太后,是为了活命,却也真把太后当成了半个亲人。这种复杂又真实的感情,才让这俩人的关系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发布于:山西省浙江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