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自即我媒介 Self as Medium——从‘自己’出发的创作探索”展览在上海半岛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由策展人娄馨予联合6位青年艺术家共同呈现,以青年创作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试图探讨“自我”如何作为艺术表达与对外沟通的媒介,呈现一批具有探索性质的作品。
参展艺术家之一孙梦珂的布面油画《生命最初的模样1》通过黑金石、松墨与油画颜料的融合,结合版画腐蚀、干刻与油画罩染技法,捕捉草在黑夜与黎明间的生命状态,试图还原其不依赖人类赋予的独立意义。骆馅饼用羊毛毡创作的《命运的苹果》,塑造了一个蜷缩角落的小女孩形象,用温暖柔软的材料语言传递平静与孤独并存的复杂内心。高思远的布面坦培拉《风的踪迹》以风、花、虹、马等自然意象为线索,构建起自我与世界之间的意义之网,探索时间流动中个体存在的印记。黄丽滔在《青年颂歌》中聚焦人体局部与情绪特写,通过木板综合材料呈现皮囊之下涌动的生命波澜。施歌的画作《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八联画)》以虫洞喻指残缺之美,强调不完美如何成就个体的独特性。周宇越的纸本油画《crow clouds》则将梦境、记忆与肖像重组为超现实叙事。
《命运的苹果》64×45×55cm 羊毛毡 2023
《青年颂歌》30×40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4
《生命最初的模样1》130cm×170cm 布面油画,绿松石,酞青绿 2024 年
《风的踪迹》30×40cm 布面坦培拉 2024
《crow clouds》18×24cm 纸本油画 2024
展览分为“档案”“房间”和“留言”三个板块,通过文本和互动设置,构建出一个多层次、可参与的展示现场。策展团队表示,希望改变常规观展流程,引导观众首先通过问卷、语音等非传统方式了解艺术家的思考背景,再进入作品本体,从而建立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共鸣。
展览中运用了海绵、草木灰、新鲜植物、帘子和窗等多种综合材料,分别隐喻不同的心理状态与观察视角。海绵象征心绪和立场的流动与不确定;草木灰代表生命转化与提炼的中间状态;草指向微小却具对话性的生命存在;帘子暗示柔软而具隔离感的边界;窗则呼应一种保持距离的旁观视角。这些材料共同构建起一个引发观者感受与反思的体验空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项目负责人表示,展览不仅旨在呈现作品,更希望构建一个发问、对话与更新的场域,呼吁观众主动参与、自由感知,共同完成观展体验。
展期将持续至9月3日。
浙江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