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梅县区德兴小学 李雪兰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意义。传统的阅读教学局限于课本内容,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自主阅读能力。课堂拓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突破教材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内容,引导自主选择
1、结合课文主题拓展。根据课文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历史故事等进行拓展阅读。如学习完《草原》后,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学习《蝙蝠和雷达》后,拓展阅读有关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根据学生兴趣拓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多种阅读书籍供学生自主选择。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推荐《动物世界》《比安基动物小说》等;喜欢冒险的学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拓展阅读方式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阅读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和被毁灭后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壮丽和毁灭的惨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推荐“喜马拉雅听书”等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软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方便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分享。
拓展阅读活动,促进自主参与
1、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拓展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对一本书的介绍、对某个精彩段落的朗读、对书中人物的评价等。通过分享,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激发更多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生阅读完《爱的教育》后,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书中关于师生、亲子、同学及家国等多维度的爱的理解,让学生从中受到诚实、勇敢、宽容和爱国等教育。
2、角色扮演。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剧本表演,学生在扮演角色前会主动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扮演过程又进一步增强了对文本的感悟。如在阅读《白雪公主》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白雪公主、继母、七个小矮人、王子,演一出课本剧,很好地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阅读竞赛。举办阅读竞赛,如诗词背诵比赛、阅读知识问答、读后感写作比赛等。竞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
4、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自己的感悟、疑问等。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和反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让学生在读完一本课外书后,中低年级写读书笔记,高年级写一篇读后感,总结书籍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5、组织阅读讨论。针对拓展阅读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等。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如在阅读完《夏洛的网》后,组织学生讨论友谊的真谛,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来展现友谊的。
巧用课堂拓展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阅读资源、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以及引导阅读反思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思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拓展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浙江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